原文:
箕子碑 柳宗元
凡大人之道有三:一曰正蒙难,二曰法授圣,三曰化及民。殷有仁人曰箕子,食具兹道
,以立于世。故孔子述六经之旨,尤殷懃焉。
当纣之时,大道悖乱,天威之动不能戒,圣人之言无所用。进死以并命,诚仁矣,无益
吾祀故不为;委身以存祀,诚仁矣,与去吾国故不忍。具是二道,有行之者矣。是用保其明
哲,与之俯仰,晦是谟范,辱于求奴,昏而无邪,颓而不息。故在《易》曰“箕子之明夷”
,正蒙难也。及天命既改,生人以正。乃出大法,用为圣师,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。故
在《书》曰“以箕子归”,作《洪范》,法授圣也。及封朝鲜,推道训俗,惟德无陋,惟人
无远,用广殷祀,俾夷为华,化及民也。率是大道,丛于厥躬,天地变化,我得其正,其大
人欤?
于呼!当其周时未至,殷祀未殄,比干已死,微子已去,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,武庚念
乱以图存,国无其人,谁与兴理?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。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,其有志于斯
乎?唐某年作庙汲郡,岁时致祀。嘉先生独列于《易》象,作是颂云:
“蒙难以正,授圣以谟。宗祀用繁,夷民其苏。宪宪大人,显晦不渝。圣人之仁,道合
隆污。明哲在躬,不陋为奴。冲让居礼,不盈称孤。高而无危,卑不可逾。非死非去,有怀
故都。时诎而伸,卒为世模。《易》象是列,文王为徒。大明宣昭,崇祀式孚。古阙颂辞,
继在后儒。
大意:
(一)自“凡大人之道有三”至“尤殷勤焉”
说明箕子具有大人三道。
(二)自“当纣之时”至“有行之者矣”
说明箕子具有(如比干进死并命与微子委身存祀)二仁道。
(三)自“是用保其明哲”至“其大人欤”
说明箕子的(正蒙难、法授圣、化及民)大人三道。
(四)自“于呼”至“其有志于斯乎”
说明箕子为此,是有志于斯。
(五)自“唐某年”至“作是颂云”
说明作颂的缘由(在嘉先生独列于易象)。
主旨:说明箕子具有大人三道。(篇首(一))
文体:形式为应用文(碑);内容为论说文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