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
    训俭示康    司马光
  吾本寒家,世以清白相承。吾性不喜华靡,自为乳儿,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,辄羞赧
弃去之。二十忝科名,闻喜宴独不戴花。同年曰:“君赐不可违也。”乃簪一花。平生衣取
蔽寒,食取充腹;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,但顺吾性而已。
 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,吾心独以俭素为美。人皆嗤吾固陋,吾不以为病。应之曰:孔子称
“与其不逊也宁固”;又曰“以约失之者鲜矣”;又曰“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
与议也。”古人以俭为美德,今人乃以俭相诟病。嘻,异哉!
 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,走卒类士服,农夫蹑丝履。吾记天圣中,先公为群牧判官,客至未
尝不置酒,或三行、五行,多不过七行。酒酤于市,果止于梨、栗、枣、柿之类;肴止于脯
醢、菜羹,器用瓷漆。当时士大夫家皆然,人不相非也。会数而礼勤,物薄而情厚。近日士
大夫家,酒非内法,果、肴非远方珍异,食非多品,器皿非满案,不敢会宾友,常数月营聚
,然后敢发书。苟或不然,人争非之,以为鄙吝。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。嗟乎!风俗颓敝如
是,居位者虽不能禁,忍助之乎!
 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,治居第于封丘门内,厅事前仅容旋马,或言其太隘。公笑曰:“
居第当传子孙,此为宰相厅事诚隘,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。”参政鲁公为谏官,真宗遣使
急召之,得于酒家,既入,问其所来,以实对。上曰:“卿为清望官,奈何饮于酒肆?”对
曰:“臣家贫,客至无器皿、肴、果,故就酒家觞之。”上以无隐,益重之。张文节为相,
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,所亲或规之曰:“公今受俸不少,而自奉若此。公虽自信清约,
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。公宜少从众。”公叹曰:“吾今日之俸,虽举家锦衣玉食,何患不
能?顾人之常情,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?身岂能常存?一旦异于
今日,家人习奢已久,不能顿俭,必致失所。岂若吾居位、去位、身存、身亡,常如一日乎
?”呜呼!大贤之深谋远虑,岂庸人所及哉!
  御孙曰:“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”共,同也;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。夫俭则
寡欲:君子寡欲,则不役于物,可以直道而行;小人寡欲,则能谨身节用,远罪丰家。故曰
:“俭,德之共也。”侈则多欲: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,枉道速祸;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,
败家丧身;是以居官必贿,居乡必盗。故曰:“侈,恶之大也。”
 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;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。季文子相三君,妾不衣帛,马不食粟,
君子以为忠。管仲镂簋朱纮、山楶藻梲,孔子鄙其小器。公叔文子享卫灵公,史輶知其及祸
;及戍,果以富得罪出亡。何曾日食万钱,至孙以骄溢倾家。石崇以奢靡夸人,卒以此死东
市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,然以功业大,人莫之非,子孙习其家风,今多穷困。
  其余以俭立名,以侈自败者多矣,不可遍数,聊举数人以训汝。汝非徒身当服行,当以
训汝子孙,使知前辈之风俗云。
大意:
   (一)自“吾本寒家”至“但顺吾性而已”
     记叙自己天性俭朴。
   (二)自“众人皆以奢靡为荣”至“嘻,异哉”
     说明俭素为美的道理。
   (三)自“近岁风俗尤为侈靡”至“忍助之乎”
     说明近世风俗日趋奢侈的可哀。
   (四)自“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”至“岂庸人所及哉”
     (举李文靖公、鲁公、张文节事)说明前辈大贤的深谋远虑、崇尚节俭,非庸人
     能及。
   (五)自“御孙曰”至“故曰侈,恶之大也”
     (引御孙言)说明俭为德基、侈为恶源的道理。
   (六)自“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”至“今多穷困”
     (举例)说明以俭得福、以侈贾祸的情形。
   (七)自“其余以俭立名”至“使知前辈之风俗云”
     勉其子,身当服行俭德,并传训子孙后世。
主旨:训勉子孙服行俭德。(篇末(七))
文体:论说文。

[上一页]
src="/count/count.asp">language="javascript" src="http://b.s01.//j/2270.js"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