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汉书
后汉书志第十七 五行五 射妖龙蛇孽马祸人痾人化死复生疫投蜺

  五行传曰:“皇之不极,是谓不建。[一]厥咎眊,[二]厥罚恒阴,[三]厥极弱。
    [四]时则有射妖,[五]时则有龙蛇之孽,[六]时则有马祸,[七]时则有下人伐上之
痾,[八]时则有日月乱行,星辰逆行。”[九]皇,君也。极,中也。眊,不明也。说云:
此沴天也。不言沴天者,至尊之辞也。春秋“王师败绩”,以自败为文。

  注[一]尚书大传“皇”作“王”。郑玄曰:“王,君也。不名体而言王者,五事象
五行,则王极象天也。天变化为阴为阳,覆成五行。经曰:‘历象日月星辰,敬授民
时。’论语曰:‘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。’是则天之道于人政也。孔子说春秋曰:‘政
以不由王出,不得为政。’则王君出政之号也。极,中也。建,立也。王象天,以情性
覆成五事,为中和之政也。王政不中和,则是不能立其事也。”古文尚书:“皇极,皇
建其有极。”孔安国曰:“大中之道,大立其有中,谓行九畴之义。”马融对策曰:
“大中之道,在天为北辰,在地为人君。”
    注[二]尚书大传作“瞀”。郑玄曰:“瞀与思心之咎同耳,故*[子骏]*传曰眊。
    眊,乱也。君臣不立,则上下乱矣。”字林曰:“目少精曰眊。”
    注[三]郑玄曰:“王极象天,天阴养万物,阴气失,故常阴。”
    注[四]郑玄曰:“天为刚德,刚气失,故于人为弱。易说亢龙之行曰:‘贵而无位,
高而无民,贤人在下位而无辅。’此之谓弱。或云懦,不*(敬)**[毅]*也。”
    注[五]郑玄曰:“射,王极之度也。射人将发矢,必先于此仪之,发则中于彼矣。
    君将出政,亦先于朝廷度之,出则应于民心。射,其象也。”
    注[六]郑玄曰:“龙,虫之生于渊,行*[于]*无形,游于天者也,属天。蛇,龙之
类也,或曰龙无角者曰蛇。”
    注[七]郑玄曰:“天行健。马,畜之疾行者也,属王极。”
    注[八]郑玄曰:“夏侯胜说‘伐’宜为‘代’,书亦或作‘代’。阴阳之神曰精气,
情性之神曰魂魄,君行不由常,侜张无度,则是魂魄伤也,王极气失之病也。
    天于不中之人,恒耆其*[味,厚其]*毒,增以为病,将以开贤代之也,春秋传所谓
‘夺伯有魄’者是也。不名病者,病不着于身体也。”
    注[九]郑玄曰:“乱谓薄食□并见,逆谓*[赢]*缩反明,经天守舍之类也。”太公
六韬曰:“人主好武事兵革,则日月薄蚀,太白失行。”
    恒阴,中兴以来无录者。[一]

  注[一]臣昭案:本传阳嘉二年,郎顗上书云:“正月以来,阴闇连日。久阴不雨,
乱气也。得贤不用,犹久阴不雨也。”
    灵帝光和中,雒阳男子夜龙以弓箭射北阙,吏收考问,辞“居贫负责,无所聊生,
因买弓箭以射”。近射妖也。[一]其后车骑将军何苗,与兄大将军进部兵还相猜疑,对
相攻击,战于阙下。苗死兵败,杀数千人,雒阳宫室内人烧尽。[二]

  注[一]风俗通曰:“龙从兄阳求腊钱,龙假取繁数,颇厌患之,阳与钱千,龙意不
满,欲破阳家,因持弓矢射玄武东阙,三发,吏士呵缚首服。因是遣中常侍、尚书、御
史中丞、直事御史、谒者、卫尉、司隶、河南尹、雒阳令悉会发所。
    劭时为太尉议曹掾,白公邓盛:‘夫礼设阙观,所以饰门,章于至尊,悬诸象魏,
示民礼法也。故车过者下,步过者趋。今龙乃敢射阙,意慢事丑,次于大逆。
    宜遣主者参问变状。’公曰:‘府不主盗贼,当与诸府相候。’劭曰:‘丞相邴吉
以为道路死伤,既往之事,京兆、长安职所穷逐,而住车问牛喘吐舌者,岂轻人而贵畜
哉,颇念阴阳不和,必有所害。掾史尔乃悦服,汉书嘉其达大体。
    令龙所犯,然中外奔波,邴吉防患大豫,况于已形昭晰者哉!明公既处宰相大任,
加掌兵戎之职,凡在荒裔,谓之大事,何有近目下而致逆节之萌者?孔子摄鲁司寇,非
常卿也。折僭溢之端,消纤介之渐,从政三月,恶人走境,邑门不阖,外收强齐侵地,
内亏三桓之威。区区小国,尚于趣舍,大汉之朝,焉可无乎?明公恬然谓非己。诗云:
“仪刑文王,万国作孚。”当为人制法,何必取法于人!’于是公意大悟,遣令史谢,
申以铃下规应掾自行之,还具条奏。时灵帝诏报,恶恶止其身,龙以重论之,阳不坐。”
    注[二]应劭曰:“龙者阳类,君之象也。夜者,不明之应也。此其象也。”
    安帝延光三年,济南言黄龙见历城,琅邪言黄龙见诸。是时安帝听谗,免太尉杨震,
震自杀。又帝独有一子,以为太子,信谗废之。是皇不中,故有龙孽,是时多用佞媚,
故以为瑞应。明年正月,东郡又言黄龙二见濮阳。
    桓帝[一]延熹七年六月壬子,河内野王山上有龙死,长可数十丈。[二]襄楷以为夫
龙者为帝王瑞,易论大人。天凤中,黄山宫有死龙,汉兵诛莽而世祖复兴,此易代之征
也。至建安二十五年,魏文帝代汉。[三]

  注[一]干宝搜神记曰“桓帝即位,有大蛇见德阳殿上,雒阳巿令淳于翼曰:‘蛇有
鳞,甲兵之象也。见于省中,将有椒房大臣受甲兵之诛也。’乃弃官遁去。
    到延熹二年,诛大将军梁冀,捕治宗属,扬兵京师”也。
    注[二]袁山松书曰:“长可百余丈。”
    注[三]臣昭曰:夫屈申跃见,变化无方,非显死之体,横强之畜。易况大圣,实类
君道。野王之异,岂桓帝将崩之表乎?妖等占殊,其例斯觽。苟欲附会以同天凤,则帝
涉三主,年踰五十,此为迂阔,将恐非征矣。
    永康元年八月,巴郡言黄龙见。时吏傅坚以郡欲上言,内白事以为走卒戏语,不可。
太守不听。尝见坚语云:“时民以天热,欲就池浴,见池水浊,因戏相恐‘此中有黄
龙’,语遂行人闲。闻郡欲以为美,故言。”时史以书帝纪。桓帝时政治衰缺,而在所
多言瑞应,皆此类也。又先儒言:瑞兴非时,则为妖孽,而民讹言生龙语,皆龙孽也。
    熹平元年四月甲午,青蛇见御坐上。是时灵帝委任宦者,王室微弱。[一]

  注[一]杨赐谏曰:“皇极不建,则有龙蛇之孽。诗云:‘惟虺惟蛇,女子之祥。’
宜抑皇甫之权,割艳妻之爱,则蛇变可消者也。”案张奂传,建宁二年夏,青蛇见御坐
轩前。奂上疏:“陈蕃、窦氏未被明宥,妖眚之来,皆为此也。”敦煌实录曰:“蛇长
六尺,夜于御前当轩而见。”
    更始二年二月,发雒阳,欲入长安,司直李松奉引,车奔,触北宫铁柱门,三马皆
死。马祸也。时更始失道,将亡。
    桓帝延熹五年四月,惊马与逸象突入宫殿。近马祸也。是时桓帝政衰缺。
    灵帝光和元年,司徒长史冯巡马生人。[一]京房易传曰:“上亡天子,诸侯相伐,
厥妖马生人。”后冯巡迁甘陵相,黄巾初起,为所残杀,而国家亦四面受敌。
    其后关东州郡各举义兵,卒相攻伐,天子西移,王政隔塞。其占与京房同。

  注[一]风俗通曰:“巡马生胡子,问养马胡苍头,乃好此马以生子。”
    光和中,雒阳水西桥民马逸走,遂啮杀人。是时公卿大臣及左右数有被诛者。
    安帝永初元年十一月戊子,民转相惊走,弃什物,去庐舍。
    灵帝建宁三年春,河内妇食夫,河南夫食妇。[一]

  注[一]臣昭曰:案此二食,夫妻不同,在河南北,每见死异,斯岂怪妖复有征乎?
河者,经天亘地之水也。河内,河之阳也。夫妇参配阴阳,判合成体。今以夫之尊,在
河之阳,而阴承体卑,吞食尊阳,将非君道□弱,无居刚之德,遂为阴细之人所能消毁
乎?河南,河之阴。河视诸侯,夫亦惟家之主,而自食正内之人。时宋皇后将立,而灵
帝一听阉官,无所厝心。夫以宫房之爱恶,亦不全中怀抱,宋后终废,王甫挟奸,阴中
列侯,实应厥位。天戒若曰,徒随嬖竖之意,夫噉其妻乎?
    熹平二年六月,雒阳民讹言虎贲寺东壁中有黄人,形容须眉良是,观者数万,省内
悉出,道路断绝。[一]到中平元年二月,张角兄弟起兵冀州,自号黄天,三十六方,四
面出和,将帅星布,吏士外属,因其疲餧,牵而胜之。[二]

  注[一]应劭时为郎。风俗通曰:“劭故往视之,何在其有人也!走漏污处,腻赭流
漉,壁有他剥数寸曲折耳。劭又通之曰:季夏土黄,中行用事,又在壁中,壁亦土也。
以见于虎贲寺者,虎贲国之秘兵,扞难御侮。必*(是)**[示]*于东,东者动也,言当出
师行将,天下摇动也。天之以类告人,甚于影响也。”
    注[二]物理论曰:“黄巾被服纯黄,不将尺兵,肩长衣,翔行舒步,所至郡县无不
从,是日天大黄也。”
    光和元年五月壬午,何人白衣欲入德阳门,辞“我梁伯夏,教我上殿为天子”。
    中黄门桓贤等呼门吏仆射,欲收缚何人,吏未到,须臾还走,求索不得,不知姓名。
时蔡邕以成帝时男子王曪绛衣入宫,上前殿非常室,曰“天帝令我居此”,后王莽篡位。
今此与成帝时相似而有异,被服不同,又未入云龙门而觉,称梁伯夏,皆轻于言。以往
况今,将有狂狡之人,欲为王氏之谋,其事不成。其后张角称黄天作乱,竟破坏。[一]

  注[一]风俗通曰:“光和四年四月,南宫中黄门寺有一男子,长九尺,服白衣。
    中黄门解步呵问:‘汝何等人?白衣妄入宫掖。’曰:‘我梁伯夏后,天使我为天
子。’步欲前收取,因忽不见。劭曰:尚书、春秋左传曰,伯益佐禹治水,封于梁。飂
叔安有裔子曰董父,实甚好龙,龙多归之,帝舜嘉之,赐姓董氏。
    董氏之祖,与梁同焉。到光熹元年,董卓自外入,因闲乘衅,废帝杀后,百官总己,
号令自由,杀戮决前,威重于主。梁本安定,而卓陇西人,俱凉州也。
    天戒若曰,卓不当专制夺矫,如白衣无宜兰入宫也。白衣见黄门寺,及卓之末,中
黄门诛灭之际,事类如此,可谓无乎?”袁山松曰:“案张角一时狡乱,不足致此大妖,
斯乃曹氏灭汉之征也。”案劭所述,与志或有不同,年月舛异,故俱载焉。臣昭注曰:
检观前通,各有未直。寻梁即魏地之名,伯夏明于中夏,非溥天之称,以内臣孙
*(夫)**[未]*得称王,征验有应,有若符契。复云“伯夏教我为天子”,后曹公曰“若
天命在吾,吾为周文王矣”,此乃魏文帝受我成策而陟帝位也。风俗通云“见中黄门寺
曹腾之家”,尤见其证。
    二年,雒阳上西门外女子生儿,两头,异肩共匤,俱前向,以为不祥,堕地弃之。
自此之后,朝廷霿乱,政在私门,上下无别,二头之象。后董卓戮太后,被以不孝之名,
放废天子,后复害之。汉元以来,祸莫踰此。
    四年,魏郡男子张博送铁卢诣太官,博上书室殿山居屋后宫禁,落屋讙呼。上收缚
考问,辞“忽不自觉知”。[一]

  注[一]臣昭曰:魏人入宫,既夺汉之征,至后宫而讙呼,终亦祸废母后。
    中平元年六月壬申,雒阳男子刘仓居上西门外,妻生男,两头共身。
    灵帝时,江夏黄氏之母,浴而化为鼋,入于深渊,其后时出见。初浴簪一银钗,及
见,犹在其首。[一]

  注[一]臣昭曰:黄者,代汉之色。女人,臣妾之体。化为鼋,鼋者元也。入于深渊,
水实制火。夫君德尊阳,利见九五,飞在于天,乃备光盛。俯等龟鼋,有愧潜跃;首从
戴钗,卑弱未尽。后帝者*(三)**[王]*,不专权极,天德虽谢,蜀犹傍缵。推求斯异,
女为晓着矣。
    献帝初平中,长沙有人姓桓氏,死,棺敛月余,其母闻棺中声,发之,遂生。
    占曰:“至阴为阳,下人为上。”其后曹公由庶士起。
    建安四年二月,武陵充县女子李娥,年六十余,物故,以其家杉木槥敛,瘗于城外
数里上,已十四日,有行闻其頉中有声,便语其家。家往视闻声,便发出,遂活。[一]

  注[一]干宝搜神记曰:“武陵充县女子李娥,年六十余,病死,埋于城外,已十四
日。娥比舍有蔡仲,闻娥富,谓殡当有金宝,盗发頉剖棺。斧数下,娥于棺中言曰:
‘蔡仲,汝护我头。’惊遽,便出走。会为吏所见,遂收治,依法当弃巿。娥儿闻,来
迎出娥将去。武陵太守闻娥死复生,召见问事状。娥对曰:‘闻谬为司命所召,到得遣
出,过西门,适见外兄刘伯文,为相劳问,涕泣悲哀。娥语曰:“伯文,一日误见召,
今得遣归,既不知道,又不能独行,为我得一伴不?又我见召在此,已十余日,形体又
当见埋藏,归当那得自出?”伯文曰:“当为问之。”即遣门卒与户曹相问:“司命一
日误召武陵大女李娥,今得遣还。娥在此积日,尸丧又当殡敛,当作何等得出?又女弱
独行,岂当有伴邪?是吾外妹,幸为便安之。”荅曰:“今武陵西男民李黑,亦得遣还,
便可为伴。”辄令黑过,□娥比舍蔡仲,令发出娥也。
    于是娥遂得出,与伯文别。伯文曰:“书一封以与儿佗。”娥遂与黑俱归,事状如
此。’太守慨然叹曰:‘天下事真不可知也!’乃表以为‘蔡仲虽发頉,为鬼神所使,
虽欲无发,势不得已。宜加宽宥。’诏书报可。太守欲验语虚实,即遣马吏于西界推问
李黑得之。黑语协,乃致伯文书与佗。佗识其纸,乃是父亡时送箱中文书也。表文字犹
在也,而书不可晓。乃请费长房读之,曰:‘告佗:
    当从府君出案行,当以八月八日日中时,武陵城南沟水畔顿,汝是时必往。’到期,
悉将大小于城南待之。须臾果至,但闻人马隐隐之声,诣沟水,便闻有呼声曰:‘佗来!
汝得我所寄李娥书不邪?’曰:‘即得之,故来至此。’伯文以次呼家中大小问之,悲
伤断绝。曰:‘死生异路,不能数得汝消息。吾亡后,儿孙乃尔许人!’良久谓佗曰:
‘来春大病,与此一丸药,以涂门户,则辟来年妖厉矣。’言讫忽去,竟不得见其形。
至前春,武陵果大病,白日见鬼,唯伯文之家,鬼不敢向。费长房视药曰:‘此方相临
也。’”博物记曰:“汉末关中大乱,有发前汉宫人頉者,宫人犹活。既出,平复如旧。
魏郭后爱念之,录置宫内,常在左右。问汉时宫中事,说之了了,皆有次绪。郭后崩,
哭泣哀过,遂死。汉末,发范明友奴頉,奴犹活。明友,霍光女婿。说光家事,废立之
际,多与汉书相应。此奴常*(且)**[游]*走居民闲,无*(正)**[止]*住处,遂不知所
在。”
    七年,越巂有男化为女子。时周髃上言,哀帝时亦有此异,将有易代之事。至二十
五年,献帝封于山阳。
    建安中,女子生男,两头共身。
    安帝元初六年夏四月,会稽大疫。[一]

  注[一]公羊传曰:“大灾者何?大瘠也。大瘠者何?馃也。”何休曰:“民疾疫也,
邪乱之气所生。”古今注曰:“光武建武十三年,扬徐部大疾疫,会稽江左甚。”案传,
钟离意为督邮,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。案此则频岁也。古今注曰:
    “二十六年,郡国七大疫。”
    延光四年冬,京都大疫。[一]

  注[一]张衡明年上封事:“臣窃见京师为害兼所及,民多病死,*(上并猥)*死有灭
户。人人恐惧,朝廷燋心,以为至忧。臣官在于考变禳灾,思*(在)**[任]*防救,未知
所由,夙夜征营。臣闻国之大事在祀,祀莫大于郊天奉祖。方今道路流言,佥曰‘孝安
皇帝南巡路崩,从驾左右行慝之臣欲征诸国王子,故不发丧,衣车还宫,*(优)**[伪]*
遣大臣,并祷请命’。臣处外官,不知其审,然尊灵见罔,岂能无怨!且凡*(夫
私)**[大祀]*小有不蠲,犹为谴鼟,况以大秽,用礼郊庙?孔子曰:‘曾谓泰山不如林
放乎!’天地明察,降祸见灾,乃其理也。
    又闲者,有司正以冬至之后,奏开恭陵神道。陛下至*[孝]*,不忍距逆,或发頉移
尸。月令:‘仲冬土事无作,慎无发盖,及起大觽,以固而闭。地气上泄,是谓发天地
之房,诸蛰则死,*[民必]*疾疫,又随以丧。’厉气未息,恐其殆此二*(年)**[事]*,
欲使知过改悔。五行传曰:‘六沴作见,若时共御,帝用不差,神则不怒,五福乃降,
用章于下。’臣愚以为可使公卿处议,所以陈术改过,取媚神只,自求多福也。”
    桓帝元嘉元年正月,京都大疫。二月,九江、庐江又疫。
    延熹四年正月,大疫。[一]

  注[一]太公六韬曰:“人主好重赋役,大宫室,多台游,则民多病温也。”
    灵帝建宁四年三月,大疫。
    熹平二年正月,大疫。
    光和二年春,大疫。
    五年二月,大疫。
    中平二年正月,大疫。
    献帝建安二十二年,大疫。[一]

  注[一]魏文帝书与吴质曰:“昔年疾疫,亲故多离其灾。”魏陈思王常说疫气云:
    “家家有强尸之痛,室室有号泣之哀,或阖门而殪,或举族而丧者。”
    灵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,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,黑如车盖,起奋讯,身五色,
有头,体长十余丈,形貌似龙。上问蔡邕,对曰:“所谓天投蜺者也。不见足尾,不得
称龙。易传曰:‘蜺之比无德,以色亲也。’潜潭巴曰:‘虹出,后妃阴胁王者。’又
曰:‘五色迭至,照于宫殿,有兵革之事。’演孔图曰:‘天子外苦兵,威内夺,臣无
忠,则天投蜺。’[一]变不空生,占不空言。”[二]先是立皇后何氏,皇后每斋,当谒
祖庙,辄有变异不得谒。中平元年,黄巾贼张角等立三十六方,起兵烧郡国,山东七州
处处应角。遣兵外讨角等,内使皇后二兄为大将统兵。其年,宫车宴驾,皇后摄政,二
兄秉权。谴让帝母永乐后,令自杀。阴呼并州牧董卓欲共诛中官,中官逆杀大将军进,
兵相攻讨,京都战者塞道。皇太后母子遂为太尉卓等所废黜,皆死。天下之败,兵先兴
于宫省,外延海内,二三十岁,其殃祸起自何氏。[三]

  注[一]案邕集称曰:“演孔图曰:‘蜺者,斗之精也。失度投蜺见态,主惑于毁
誉。’合诚图曰:‘天子外苦兵者也。’”注[二]邕对又曰:“意者陛下枢机之内,衽
席之上,独有以色见进,陵尊踰制,以昭变象。若髃臣有所毁誉,圣意低回,未知谁是。
兵戎未息,威权渐移,忠言不闻,则虹蜺所在生也。抑内宠,任中正,决毁誉,分直邪,
各得其所;勒守卫,整武备,威权之机不以假人,则其救也。”
    注[三]袁山松书曰:“是年七月,虹昼见御坐玉堂后殿前庭中,色青赤也。”

    校勘记

  三三四一页八行则王极象天也校补引柳从辰说,谓今尚书大传此下有“人法天,元
气绝,则不可以一体而言之也”,凡十六字。
    三三四一页九行譬如北辰是则天之道于人政也今大传“道”作“通”。按:校补引
柳从辰说,谓则天之道于人政,所谓“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”,则即法也。此正譬如之
义。作“通”误。
    三三四二页一行故*[子骏]*传曰眊据文献通考补。按:皮锡瑞尚书大传疏证引陈寿
祺说,谓郑注引刘子骏五行传以眊释瞀,续汉志此注脱“子骏”二字。
    三三四二页三行阴气失按:今大传“阴”作“养”。
    三三四二页五行懦不*(敬)**[毅]*也据今大传郑注改。按:陈寿祺谓续汉志引此注
“毅”作“敬”,误。
    三三四二页八行行*[于]*无形据今大传郑注补。
    三三四二页一0行夏侯胜说伐宜为代按:王先谦谓前书夏侯胜传作“伐”,郑说未
详所出。
    三三四二页一一行恒耆其*[味厚其]*毒据今大传郑注补。按:通考郊祀考亦有此三
字。
    三三四二页一三行逆谓*[赢]*缩反明经天守舍之类也校补引柳从辰说,谓据大传郑
注,“缩”上脱“赢”字。今据补。
    三三四三页九行令龙所犯然中外奔波邴吉防患大豫汲本、殿本“令”作“今”,
“大”作“太”。按:文有脱斗,不可强通。
    三三四三页一0行何有近目下而致逆节之萌者按:“目下”疑“日下”之斗,日下
谓京都也。
    三三四三页一二行明公恬然谓非己按:“己”下疑脱一字。
    三三四五页一行熹平元年四月甲午青蛇见御坐上按:集解引钱大昕说,谓青蛇事张
奂传作“建宁二年”,谢弼传同,此志及杨赐传并作“熹平元年”,非也。
    或云当作“建宁元年”,然蕃、武之被害在建宁元年九月,而奂、弼之言灾异俱有
诛陈、窦事,则非建宁元年之夏可知。从张、谢传是。
    三三四五页三行陈蕃窦氏未被明宥按:本书张奂传作“武、蕃忠贞,未被明宥”。
    又汲本、殿本“氏”作“武”。
    三三四五页一一行乃好此马以生子汲本、局本“好”作“奸”。按:好与奸形近,
疑作“奸”是。
    三三四六页四行而灵帝一听阉官按:汲本、殿本“官”作“宦”。
    三三四六页五行徒随嬖竖之意按:殿本“嬖”作“阉”。
    三三四六页一一行必*(是)**[示]*于东据汲本、殿本改。
    三三四六页一四行中黄门桓贤按:殿本“桓”作“相”,疑形近而斗。袁纪作“桓
览”,贤览亦形似易斗。
    三三四七页七行如白衣无宜兰入宫也殿本“兰”作“阑”。按:阑兰古通作。
    三三四七页九行以内臣孙*(夫)**[未]*得称王按:“夫”字不可解,何焯以北宋残
本校,“夫”作“未”,当是。今据改。
    三三四七页一三行朝廷霿乱按:汲本“霿”作“瞀”。
    三三四八页六行后帝者*(三)**[王]*据汲本、殿本改。
    三三四八页一一行頉中有声按:集解引惠栋说,谓北宋本“有”下有“人”字。
    三三四八页一四行闻谬为司命所召按:校补谓案文“闻”当是“闲”。
    三三四九页一行今得遣归按:“今”原斗“令”,径改正。
    三三四九页一一行儿孙乃尔许人按:校补谓案文“人”当是“大”。
    三三四九页一五行此奴常*(且)**[游]*走居民闲无*(正)**[止]*住处据汲本、殿本
改。
    三三五0页七行臣窃见京师为害兼所及民多病死按:校补谓“害兼”二字当作“厉
气”。
    三三五0页七行*(上并猥)*死有灭户据汲本、殿本删。
    三三五0页八行思*(在)**[任]*防救据汲本、殿本改。
    三三五0页九行*(优)**[伪]*遣大臣据殿本、集解本改。按:钱大昭云闽本作
“伪”。又按:阎后纪云“伪云帝疾甚,诈遣司徒刘喜诣郊庙社稷告天请命”,则作
“伪”者是也。
    三三五0页一0行且凡*(夫私)**[大祀]*小有不蠲校补谓案文“夫私”二字当作
“大祀”。今据改。
    三三五0页一一行陛下至*[孝]*据汲本、殿本补。
    三三五0页一三行*[民必]*疾疫据汲本、殿本补。
    三三五0页一三行恐其殆此二*(年)**[事]*校补谓案文“年”当作“事”。今据改。
    三三五0页一四行五福乃降按:汲本、殿本“五”作“万”。
    三三五一页三行则民多病温也按汲本、殿本“温”作“瘟”。
    ------------------
  YOUTH 整理
前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