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平广记 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 许宣平 刘清真 张殖 萧静之 朱孺子 许宣平 许宣平,新安歙人也。唐睿宗景云中,隐于城阳山南坞,结庵以居。不知其服饵,但见 不食。颜色若四十许人,行如奔马。时或负薪以卖,担常挂一花瓠及曲竹杖,每醉腾腾拄之 以归。独吟曰:“负薪朝出卖,沽酒日西归。路人莫问归何处,穿入白云行翠微。”尔来三 十余年,或拯人悬危,或救人疾苦。城市人多访之,不见,但览庵壁题诗云:“隐居三十 载,石室南山巅。静夜玩明月,明朝饮碧泉。樵人歌垅上,谷鸟戏岩前。乐矣不知老,都忘 甲子年。”好事者多咏其诗。有时行长安,于驿路洛阳同华间传舍是处题之。天宝中,李白 自翰林出,东游经传舍,览诗吟之,嗟叹曰:“此仙诗也。”及诘之于人,得宣平之实。白 于是游及新安,涉溪登山,累访之不得。乃题其庵壁曰:我吟传舍诗,来访真人居。烟岭迷 高迹,云林隔太虚。窥庭但萧索,倚柱空踌躇。应化辽天鹤,归当千岁余。”是冬野火燎其 庵,莫知宣平踪迹。百余年后,咸通七年。郡人许明奴家有妪。常逐伴入山采樵,独于南山 中见一人坐石上,方食桃,甚大。问妪曰:“汝许明奴家人也?我明奴之祖宣平。”妪言: “常闻已得仙矣!”曰:“汝归,为我语明奴,言我在此山中。与汝一桃食之,不可将出。 山虎狼甚多,山神惜此桃。”妪乃食桃,甚美,顷之而尽。宣平遣妪随樵人归家言之,明奴 之族甚异之,传闻于郡人。其后妪却食,日渐童颜,轻健愈常。中和年已后,兵荒相继,居 人不安,明奴徙家避难,妪入山不归。今人采樵,或有见其妪,身衣藤叶,行疾如飞。逐 之,升林木而去。(出《续仙传》)许宣平是新安歙县人。唐睿宗景云年间,他隐居在城阳 山的南坞,盖了一所小草房居住。不知他在进行服食,只知他不吃饭。他的脸色像四十来岁 的人,走起路来像奔跑的马。他有时候担着柴到城里来卖,柴担上常常挂着一只花葫芦和一 根弯曲的竹杖,常常醉后腾腾地拄着竹杖回山,独自吟唱道:“负薪朝出卖,沽酒日西归。 路人莫问归何处,穿入白云行翠微。”三十多年来,有时候他把人从危难中拯救出来,有时 候他把人从疾病中救治出来,很多城里人都去拜访他。并不能见到他,只见到他住的小草房 的墙壁上题诗说:“隐居三十载,石室南山巅。静夜玩明月,明朝饮碧泉。樵人歌垅上,谷 鸟戏岩前。乐矣不知老,都忘甲子年。”许多好事者都诵读他的诗,使他的诗在长安盛行一 时。在官道上从洛阳到同华之间的传舍里,到处题着他的诗。天宝年间,李白从翰林院出 来,向东游历路过传舍,看了他的诗吟咏之后,感叹地说:“这是神仙的诗啊!”于是李白 就向别人打听这是谁写的诗,知道了许宣平的情况。李白于是就到新安游历,越岭翻山,多 次求访也没有找到许宣平,就在他的小草房的墙壁上题诗道:“我吟传舍诗,来访真人居。 烟岭迷高迹,云林隔太虚。窥庭但萧索,倚柱空踌躇。应化辽天鹤,归当千岁余。”这年冬 天,野火烧了这所小草房。不知道许宣平的行踪。一百多年以后,咸通七年,郡中人许明奴 家有一位老妇人,曾经结伴进山打柴,独自在南山中见到一个人坐在石头上,正在吃桃。桃 子很大。那人问老妇人说:“你是许明奴家的人吧?我是许明奴的祖先许宣平。”老妇人说 她曾经听说他已经成仙了,他说:“你回去,替我对许明奴说,我在这山里头。我给你一个 桃吃,不能拿出去。这山里虎狼很多,山神很珍惜这桃子。”老妇人就把桃子吃了。味道很 美,不一会儿就吃光了。许宣平打发老妇人和打柴的人们一起回家说了此事。许明奴的家族 非常惊异,全郡的人都传闻此事。后来老妇人就不爱吃饭,一天天变得年轻,比平常轻捷健 壮。中和年以后,连连发生兵乱,百姓不安。许明奴搬家避难,老妇人进山就不再回来。现 在有人进山打柴,有见到那位老妇人的。她身穿藤叶,行走如飞。追赶她,她就升到林木之 上离去。 刘清真 唐天宝中,有刘清真者,与其徒二十人于寿州作茶,人致一驮为货。至陈留遇贼,或有 人导之令去魏郡,清真等复往。又遇一老僧,导往五台。清真等畏其劳苦,五台寺尚远,因 邀清真等还兰若宿。清真等私议,疑老僧是文殊师利菩萨,乃随僧还。行数里,方至兰若。 殿宇严净,悉怀敬肃,僧为说法,大启方便。清真等并发心出家,随其住持。积二十余年, 僧忽谓清真等曰:“有大魔起,汝辈必罹其患,宜先为之防;不尔,则当败人法事。”因令 清真等长跪,僧乃含水遍喷,口诵密法。清真等悉变成石,心甚了悟,而不移动。须臾之 间,代州吏卒数十人,诣台有所收捕,至清真所居,但见荒草及石,乃各罢去。日晚,老僧 又来,以水噀清真等成人,清真等悟其神灵,知遇菩萨,悉兢精进。后一月余,僧云:“今 复将魔起,必大索汝,其如之何,吾欲远送汝,汝俱往否?”清真等受教,僧悉令闭目,戒 云:“第一无窃视,败若大事。但觉至地,即当开目。若至山中,见大树,宜共庇之。树有 药出,亦宜哺之。”遂各与药一丸云:“食此便不复饥,但当思惟圣道,为出世津梁也。” 言讫作礼,礼毕闭目,冉冉上升,身在虚空。可半日许,足遂至地。开目,见大山林。或遇 樵者,问其地号,乃庐山也。行十余里,见大藤树,周回可五六围,翠阴蔽日。清真等喜 云:“大师所言奇树,必是此也。”各薙草而坐。数日后,树出白菌,鲜丽光泽,恒飘飘而 动。众相谓曰:“此即大师所云灵药。”采共分食之。中有一人,绐而先食尽。徒侣莫不愠 怒,诟责云:“违我大师之教。”然业已如是,不能殴击。久之,忽失所在,仰视在树杪安 坐。清真等复云:“君以吞药故能升高。”其人竟不下。经七日,通身生绿毛。忽有鹤翱翔 其上。因谓十九人云:“我诚负汝,然今已得道,将舍汝,谒帝于此天之士。宜各自勉,以 成至真耳。”清真等邀其下树执别。仙者不顾,遂乘云上升,久久方灭。清真等失药,因各 散还人间。中山张伦,亲闻清真等说云然耳。(出《广异记》) 唐代天宝年间,有一个叫刘清真的人,与他的同伴们共二十人在寿州作茶叶生意,每人 赶着一匹马驮着货物到外地去卖,走到陈留遇贼寇,有人开导他们,让他们去魏郡。刘清真 等人又到魏州去。路上遇到一位老和尚,开导他们到五台山去。清真等人怕劳苦,因为此地 离五台山还很远。于是老和尚请他们回到寺庙里先住下。刘清真等人私下议论,怀疑老和尚 是文殊师利菩萨,就跟着和尚回来,走了几里,来到庙中。庙里的殿宇庄严洁净,他们都肃 然起敬。老和尚为他们说法,大讲特讲对各种程度不同的人,采取不同的教化方式,以让他 们形成信念。刘清真等人都有了出家的念头,跟着老和尚住持在这庙里,一共二十多年。老 和尚忽然对刘清真等人说:“有一个大魔难出现,你们一定会遭到它的祸害,应该先为你们 预防一下。不然,就会败坏人们的诵经、斋戒等佛事。”于是他让刘清真等人跪下,他口中 含着水逐个喷他们,口中还念着秘诀。刘清真等人全变成了石头。他们心中什么都明白,却 不能移动。不长时间,代州的几十个吏卒,到五台山寺庙去捕捉什么人,走到刘清真等人住 的地方,只见有荒草和石头,就各自作罢离去。到傍晚,老和尚又来,用水把他们喷成人。 刘清真等人这才知道他是神灵,才知道自己遇上了菩萨。他们全都争先恐后地精心进取。一 个多月以后,老和尚说:“现在又要有一个大魔难出现,一定会大力搜索你们,那该怎么办 呢?我想把你们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,你们是不是都愿意去?”刘清真等人都愿意。老和 尚让他们全都闭上眼睛,警告说:“最重要的是不要偷看,败坏了你们的大事。只要觉得到 了地面,就可以睁开眼睛。如果到了山中,看到一棵大树,应该共同在树下躲避。树上有药 长出来,也应该吃了它。”于是分别给他们每人一丸药,说:“吃了这药就不再知道饥饿, 应该想只有圣道才是超脱尘世的桥梁。”说完他们就行礼,行完礼就闭上眼睛。他们觉得自 己在冉冉上升,身体飘在虚空之中。大约半天左右,脚就碰到地面。睁开眼,见到一片大山 林。有人遇上砍柴的,问那地方的名称,原来是庐山。走了十几里,看见一棵大藤树,有五 六围粗,绿荫遮蔽太阳。刘清真等高兴地说:“大师说的那棵奇树,一定是这棵树!”各自 拔草坐到树下。几天后,大树上长出白菌。白菌很鲜丽,有光泽,总是轻飘飘地在动。众人 互相说:“这就是大师说的那灵药,采下来咱们共同分着吃。”其中有一个人,欺骗了大 家,自己先把那菌吃光了。伙伴们没有不生气的,斥骂道:“你违背了大师对我们的教 导!”但是已经如此了,也不能打他。时间长了,那人忽然不见了。抬头一看,他在树梢上 安安稳稳地坐着。刘清真等又说:“你因为吞了药,所以才能升高。”那人到底不肯下来。 经过七天,那人通身长出绿毛,忽然有一只仙鹤翱翔在他的头上。于是他对十九个人说: “我实在是对不起大家,但是现在已经成仙了。将要离开大家,到天上去谒见玉帝。各位应 该各自勤勉努力,成为一个最好的神仙。”刘清真等请他下来与大家握手告别,他看也不 看,就乘着云朵上升,好长时间才消逝。刘清真等人因为失去灵药,就只好各自散开回到人 间。中山的张伦,亲自听到刘清真等人说的这件事。 张 殖 张殖,彭州导江人也。遇道士姜玄辨,以六丁驱役之术授之。大历中,西川节度使崔 宁,尝有密切之事差人走马入奏。发已三日,忽于案上文籍之中,见所奏表净本犹在;其函 中所封,乃表草耳。计人马之力,不可复迫,忧惶不已,莫知其计。知殖术,召而语之。殖 曰:“此易耳,不足忧也。”乃炷香一炉,以所写净表置香烟上,忽然飞去。食顷,得所封 表草坠于殖前。及使回问之,并不觉。进表之时,封题印署如故。崔公深异之,礼敬殊常。 问其所受道之由。云:“某师姜玄辨,至德中,于九龙观舍力焚香数岁,因拾得残缺经四五 纸,是太上役使六丁法,咒术备足,乃选深山幽谷无人迹处,依法作坛持咒,昼夜精勤。本 经云,一十四日,玄辨为九日而应。忽有黑风暴雨,惊骇于人,视之雨下,而坛场不(不原 作一,据明抄本改)湿。又有雷电霹雳,亦不为惊惧。良久,见奇形异状鬼神绕之,亦不为 畏。须臾,有铁甲兵士数千,金甲兵士数千,瞰噪而下,亦不惊怖。久之,神兵行列,如有 所候。即有天女,著绣履绣衣,大冠佩剑立,向玄辨曰:‘既有呼召,有何所求。’玄辨以 术数为请。六丁兵仗,一时隐去。自此每日有一丁侍之。凡所征求,无不立应,以术授 殖。”谓曰:‘术之与道,相须而行。道非术无以自致,术非道无以延长。若得术而不得 道,亦如欲适万里而足不行也。术者虽万端隐见,未除死箓。固当栖心妙域,注念丹华,立 功以助其外,炼魄以存其内,内外齐一,然后可适道,可以长存也。峨眉山中,神仙万余 人,自皇人统领,置宫府,分曹属,以度于人。吾与汝观道之纤芥,未造其玄微。龙蛇之 交,与汝入洞府,朝真师,庶可以讲长生之旨也。’师玄辨隐去二十余岁。此年龙蛇之交, 当随师登峨眉,入洞天,不久往矣。”是年大历十二年丁巳,殖与玄辨隐去,不复见。(出 《仙传拾遗》) 张殖是彭州导江人。他遇到道士姜玄辨,姜玄辨就把“六丁驱役”的法术传授给他。大 历年间,西川节度使崔宁,曾经有秘密紧急的事,派人骑马奔京中奏报。出发已经三日,忽 然在桌案上的文籍当中,见所奏报的奏章誊清本还在桌案上,那函中封的是奏章的草稿而 已。估计一下人马的速度,不可能再追上了。崔宁又愁又怕,坐卧不安,不知该怎么办。他 知道张殖会法术,就把他找来对他讲了。张殖说:“这很容易,不值得发愁。”于是他点燃 一炉香,把誊清的奏章放在香烟上。奏章忽然飞去。一顿饭的时间,那所封的奏章草稿落到 张殖面前。等到使者回来一问,使者并没发觉,递上奏章的时候,封函上的题字和印章和原 来一样。崔宁深感惊异,对张殖非常敬重。他问张殖是怎样学会道术的。张殖说:“我的老 师是姜玄辨。至德年间,老师姜玄辨在九龙观下力气烧了几年香,因为拾到四五页残缺的经 书纸片,上面书写的是太上的“役使六丁”法,咒语法术很完备。于是他就到深山幽谷中选 了一个没有人迹的地方,依照那上面叙述的方法制作法坛,拿着咒语,不分昼夜地精心研 究,勤奋练习。本来经文上说要十四天才能见效,而老师姜玄辨作了九天就应验了。忽然出 现了黑风暴雨,令人害怕。一看,下雨了。但是坛场没被浇湿。又有雷电霹雳,他也不惊 慌。许久,便有奇形怪状的鬼神围绕着他,他也不害怕。一会儿,有几千名铁甲兵士,几千 名金甲兵士,向下看着,吵嚷着降落下来。他还是不怕。过了一会儿,神兵站成排,好像在 等候什么人。立即就有一位天女,穿着绣花鞋绣花衣,戴着高大的帽子,佩带宝剑,站在那 里。她问姜玄辨说:‘既然有招呼,你有什么要求吗?’姜玄辨便要求教他道术。这时再 看,神兵、武器,一时全都隐去了。从此,每天只有一名兵丁侍候他,凡是有什么要求,没 有不立刻答应的。后来他又把道术传授给我。他对我说:‘术和道,是相辅相成的。道没有 术不能自己成功;术没有道不能维持长久;如果得术而不得道,也就像想要到达万里之地而 脚不走路。术,尽管它变化万端,时隐时现,但是自己的名字还没从死册上除去,就一定要 潜心到妙境中,一心想着炼丹,磨炼功力作为身外的辅助,修养心神作为内因的保障,内外 一致,然后可以得道,可以保持长久。峨眉山中,有一万多名神人,自有天帝统领,还设置 宫府,分立官署,用来超度人们。我和你见到的道术还是微不足道的,未到达那玄妙精微的 境地。在龙年和蛇年交替的时候,我和你一块入洞府,去拜见一位真正的仙师,可以给咱们 讲一讲长生的要旨呢!’老师姜玄辨隐去二十多年。今年正是龙蛇交会的时候,应当跟着老 师登峨眉山,进洞天。不久便要去了。”这一年是大历十二年,丁巳岁,张殖和姜玄辨都隐 去了,不再出现在人间。 萧静之 兰陵萧静之,举进士不第。性颇好道,委书策,绝粒炼气,结庐漳水之上,十余年而颜 貌枯悴,齿发凋落。一旦引镜而怒,因迁居邺下,逐市人求什一之利。数年而资用丰足,乃 置地葺居。掘得一物,类人手,肥而且润,其色微红。叹曰:“岂非太岁之神,将为祟 耶?”即烹而食之,美,既食尽。逾月而齿发再生,力壮貌少,而莫知其由也。偶游邺都, 值一道士,顾静之骇而言曰:“子神气若是,必尝饵仙药也。”求诊其脉焉,乃曰:“子所 食者肉芝也,生于地,类人手,肥润而红。得食者寿同龟鹤矣。然当深隐山林,更期至道, 不可自混于臭浊之间。”静之如其言,舍家云水,竟不知所之。(出《神仙感遇传》) 兰陵的萧静之,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中。他生性很喜欢道术,就扔掉了书本,不吃饭, 专心炼气。他在漳水边上盖了房子。炼了十几年之后,他的容颜变得枯干憔悴,牙齿和头发 全都掉了。一天早晨他一照镜子就生气了。于是他迁居到邺下,跟随着商人们去求取那十分 之一的小利,几年就衣食丰足,吃穿不愁了。于是他就买地,盖房子。盖房子的时候,从地 里挖出来一种东西。那东西样子像人手,肥胖而且光润,颜色微红。他叹道:“难道这是太 岁神?它要作祟吗?”他就把那东西煮着吃了。味道很美。吃光之后,过了一个月,他的牙 齿和头发又长出来了,力气也壮了,相貌也年轻了。但他不知这是为什么。他偶然到邺都一 游,遇上一位道士。道士看着他吃惊地说:“你的气色这样好,一定是曾经吃过仙药!”道 士给他摸了摸脉,就说:“你吃的是肉芝。肉芝这东西生在地下,像人手,肥实光润而且发 红。能吃到肉芝的人,他就和龟、鹤那样长寿了。但是应当隐居到深山老林之中,去修炼更 高的道术,不能自己混杂在世俗的腥臭浑浊之间。”萧静之像道士说的那样去做,舍家做了 游方道士,后来就不知他到哪儿去了。 朱孺子 朱孺子,永嘉安国人也。幼而事道士王玄真,居大箬岩。深慕仙道,常登山岭,采黄精 服饵。一日,就溪濯蔬,忽见岸侧有二小花犬相趂。孺子异之,乃寻逐入枸杞丛下。归语玄 真,讶之。遂与孺子俱往伺之,复见二犬戏跃,逼之,又入枸杞下。玄真与孺子共寻掘,乃 得二枸杞根,形状如花犬,坚若石。洗挈归以煮之。而孺子益薪看火,三日昼夜,不离灶 侧。试尝汁味,取吃不已。及见根烂,告玄真来共取,始食之。俄倾而孺子忽飞升在前峰 上。玄真惊异久之。孺子谢别玄真,升云而去。到(到原作别,据明抄本改)今俗呼其峰为 童子峰。玄真后饵其根尽。不知年寿,亦隐于岩之西陶山。有采捕者,时或见之。(出《续 神仙传》) 朱孺子是西晋怀帝永嘉时期安国人。他从小就侍奉道士王玄真,住在大箬岩。他很羡慕 成仙得道,经常登上山岭,采黄精服用。有一天,他在溪边洗菜,忽然看见有两只小花狗互 相追逐。他很惊奇,就去寻追,追到一丛枸杞下不见了。他回来告诉了王玄真。王玄真也感 刻惊讶,就和朱孺子一块去等候,又看见两只小花狗嬉戏跳跃。他们逼近小狗。小狗又跑进 枸杞丛下不见了。王玄真和朱孺子共同寻找、挖掘,就挖到了两根枸杞根。两条根的样子像 花狗,坚硬如石。他们把它洗净拿回来煮。朱孺子添柴看火,整整三个昼夜没离开灶边。他 试尝那汤汁的味道,不断地尝,不断地吃。等到发现两条根煮烂了,就告诉王玄真来一块往 外拿,然后开始吃。顷刻间朱孺子忽然飞升到前面的山峰上。王玄真惊奇了老半天。朱孺子 谢别了王玄真,升空驾云而去。到现在当地人叫那山峰是童子峰。王玄真后来把那根吃了, 不知他活了多大岁数,也隐居到大箬岩之西的陶山。有些采药打猎的人,有时能见到他。 ------------------ 黄金书屋 youth整理校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