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百二十八
 

 

 

 


   卷128_1 【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】王维

渭水自萦秦塞曲,黄山旧绕汉宫斜。銮舆迥出千门柳,
阁道回看上苑花。云里帝城双凤阙,雨中春树万人家。
为乘阳气行时令,不是宸游玩物华。

   卷128_2 【大同殿柱产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神光照殿百官共睹…即事】王维

欲笑周文歌宴镐,遥轻汉武乐横汾。岂知玉殿生三秀,
讵有铜池出五云。陌上尧樽倾北斗,楼前舜乐动南薰。
共欢天意同人意,万岁千秋奉圣君。

   卷128_3 【敕赐百官樱桃(时为文部郎)】王维

芙蓉阙下会千官,紫禁朱樱出上阑。才是寝园春荐后,
非关御苑鸟衔残。归鞍竞带青丝笼,中使频倾赤玉盘。
饱食不须愁内热,大官还有蔗浆寒。

   卷128_4 【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】王维

帝子远辞丹凤阙,天书遥借翠微宫。隔窗云雾生衣上,
卷幔山泉入镜中。林下水声喧语笑,岩间树色隐房栊。
仙家未必能胜此,何事吹笙向碧空。

   卷128_5 【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】王维

绛帻鸡人送晓筹,尚衣方进翠云裘。九天阊阖开宫殿,
万国衣冠拜冕旒。日色才临仙掌动,香烟欲傍衮龙浮。
朝罢须裁五色诏,佩声归向凤池头。

   卷128_6 【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之作】王维

汉主离宫接露台,秦川一半夕阳开。青山尽是朱旗绕,
碧涧翻从玉殿来。新丰树里行人度,小苑城边猎骑回。
闻道甘泉能献赋,悬知独有子云才。

   卷128_7 【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,皆曲尽其妙,戏为之赠】王维

名儒待诏满公车。才子为郎典石渠。莲花法藏心悬悟,
贝叶经文手自书。楚词共许胜扬马,梵字何人辨鲁鱼。
故旧相望在三事,愿君莫厌承明庐。

   卷128_8 【重酬苑郎中(时为库部员外)】王维

何幸含香奉至尊,多惭未报主人恩。草木尽能酬雨露,
荣枯安敢问乾坤。仙郎有意怜同舍,丞相无私断扫门。
扬子解嘲徒自遣,冯唐已老复何论。

   卷128_9 【酬郭给事】王维

洞门高阁霭馀辉,桃李阴阴柳絮飞。禁里疏钟官舍晚,
省中啼鸟吏人稀。晨摇玉佩趋金殿,夕奉天书拜琐闱。
强欲从君无那老,将因卧病解朝衣。

   卷128_10 【出塞(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)】王维

居延城外猎天骄,白草连山野火烧。暮云空碛时驱马,
秋日平原好射雕。护羌校尉朝乘障,破虏将军夜渡辽。
玉靶角弓珠勒马,汉家将赐霍嫖姚。

   卷128_11 【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…等诸公】王维

忽蒙汉诏还冠冕,始觉殷王解网罗。日比皇明犹自暗,
天齐圣寿未云多。花迎喜气皆知笑,鸟识欢心亦解歌。
闻道百城新佩印,还来双阙共鸣珂。

   卷128_12 【送方尊师归嵩山】王维

仙官欲往九龙潭,旄节朱幡倚石龛。山压天中半天上,
洞穿江底出江南。瀑布杉松常带雨,夕阳苍翠忽成岚。
借问迎来双白鹤,已曾衡岳送苏耽。

   卷128_13 【送杨少府贬郴州】王维

明到衡山与洞庭,若为秋月听猿声。愁看北渚三湘远,
恶说南风五两轻。青草瘴时过夏口,白头浪里出湓城。
长沙不久留才子,贾谊何须吊屈平。

   卷128_14 【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】王维

无著天亲弟与兄,嵩丘兰若一峰晴。食随鸣磬巢乌下,
行踏空林落叶声。迸水定侵香案湿,雨花应共石床平。
深洞长松何所有,俨然天竺古先生。

   卷128_15 【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】王维

桃源一向绝风尘,柳市南头访隐沦。到门不敢题凡鸟,
看竹何须问主人。城上青山如屋里,东家流水入西邻。
闭户著书多岁月,种松皆老作龙鳞。

   卷128_16 【酌酒与裴迪】王维

酌酒与君君自宽,人情翻覆似波澜。白首相知犹按剑,
朱门先达笑弹冠。草色全经细雨湿,花枝欲动春风寒。
世事浮云何足问,不如高卧且加餐。

   卷128_17 【辋川别业】王维

不到东山向一年,归来才及种春田。雨中草色绿堪染,
水上桃花红欲然。优娄比丘经论学,伛偻丈人乡里贤。
披衣倒屣且相见,相欢语笑衡门前。

   卷128_18 【早秋山中作】王维

无才不敢累明时,思向东谿守故篱。岂厌尚平婚嫁早,
却嫌陶令去官迟。草间蛩响临秋急,山里蝉声薄暮悲。
寂寞柴门人不到,空林独与白云期。

   卷128_19 【积雨辋川庄作(一作秋归辋川庄作)】王维

积雨空林烟火迟,蒸藜炊黍饷东菑。漠漠水田飞白鹭,
阴阴夏木啭黄鹂。山中习静观朝槿,松下清斋折露葵。
野老与人争席罢,海鸥何事更相疑。

   卷128_20 【听百舌鸟】王维

上兰门外草萋萋,未央宫中花里栖。亦有相随过御苑,
不知若个向金堤。入春解作千般语,拂曙能先百鸟啼。
万户千门应觉晓,建章何必听鸣鸡。

   卷128_21 【息夫人(时年二十)】王维

莫以今时宠,难忘旧日恩。看花满眼泪,不共楚王言。

   卷128_22 【班婕妤三首】王维

玉窗萤影度,金殿人声绝。秋夜守罗帷,孤灯耿不灭。

宫殿生秋草,君王恩幸疏。那堪闻凤吹,门外度金舆。

怪来妆阁闭,朝下不相迎。总向春园里,花间笑语声。

   卷128_23 【辋川集·孟城坳】王维

新家孟城口,古木馀衰柳。来者复为谁,空悲昔人有。

   卷128_24 【辋川集·华子冈】王维

飞鸟去不穷,连山复秋色。上下华子冈,惆怅情何极。

   卷128_25 【辋川集·文杏馆】王维

文杏裁为梁,香茅结为宇。不知栋里云,去作人间雨。

   卷128_26 【辋川集·斤竹岭】王维

檀栾映空曲,青翠漾涟漪。暗入商山路,樵人不可知。

   卷128_27 【辋川集·鹿柴】王维

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。返景入深林,复照青苔上。

   卷128_28 【辋川集·木兰柴】王维

秋山敛馀照,飞鸟逐前侣。彩翠时分明,夕岚无处所。

   卷128_29 【辋川集·茱萸沜】王维

结实红且绿,复如花更开。山中傥留客,置此芙蓉杯。

   卷128_30 【辋川集·宫槐陌】王维

仄径荫宫槐,幽阴多绿苔。应门但迎扫,畏有山僧来。

   卷128_31 【辋川集·临湖亭】王维

轻舸迎上客,悠悠湖上来。当轩对尊酒,四面芙蓉开。

   卷128_32 【辋川集·南垞】王维

轻舟南垞去,北垞淼难即。隔浦望人家,遥遥不相识。

   卷128_33 【辋川集·欹湖】王维

吹箫凌极浦,日暮送夫君。湖上一回首,青山卷白云。

   卷128_34 【辋川集·柳浪】王维

分行接绮树,倒影入清漪。不学御沟上,春风伤别离。

   卷128_35 【辋川集·栾家濑】王维

飒飒秋雨中,浅浅石溜泻。跳波自相溅,白鹭惊复下。

   卷128_36 【辋川集·金屑泉】王维

日饮金屑泉,少当千馀岁。翠凤翊文螭,羽节朝玉帝。

   卷128_37 【辋川集·白石滩】王维

清浅白石滩,绿蒲向堪把。家住水东西,浣纱明月下。

   卷128_38 【辋川集·北垞】王维

北垞湖水北,杂树映朱阑。逶迤南川水,明灭青林端。

   卷128_39 【辋川集·竹里馆】王维

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

   卷128_40 【辋川集·辛夷坞】王维

木末芙蓉花,山中发红萼。涧户寂无人,纷纷开且落。

   卷128_41 【辋川集·漆园】王维

古人非傲吏,自阙经世务。偶寄一微官,婆娑数株树。

   卷128_42 【辋川集·椒园】王维

桂尊迎帝子,杜若赠佳人。椒浆奠瑶席,欲下云中君。

   卷128_43 【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·鸟鸣涧】王维

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

   卷128_44 【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·莲花坞】王维

日日采莲去,洲长多暮归。弄篙莫溅水,畏湿红莲衣。

   卷128_45 【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·鸬鹚堰】王维

乍向红莲没,复出清蒲飏。独立何褵褷,衔鱼古查上。

   卷128_46 【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·上平田】王维

朝耕上平田,暮耕上平田。借问问津者,宁知沮溺贤。

   卷128_47 【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·萍池】王维

春池深且广,会待轻舟回。靡靡绿萍合,垂杨扫复开。

   卷128_48 【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】王维

淼淼寒流广,苍苍秋雨晦。君问终南山,心知白云外。

   卷128_49 【山中寄诸弟妹】王维

山中多法侣,禅诵自为群。城郭遥相望,唯应见白云。

   卷128_50 【闻裴秀才迪吟诗因戏赠】王维

猿吟一何苦,愁朝复悲夕。莫作巫峡声,肠断秋江客。

   卷128_51 【赠韦穆十八】王维

与君青眼客,共有白云心。不向东山去,日令春草深。

   卷128_52 【送别(一作山中送别,一作送友)】王维

山中相送罢,日暮掩柴扉。春草明年绿,王孙归不归。

   卷128_53 【临高台送黎拾遗】王维

相送临高台,川原杳何极。日暮飞鸟还,行人去不息。

   卷128_54 【别辋川别业】王维

依迟动车马,惆怅出松萝。忍别青山去,其如绿水何。

   卷128_55 【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】王维

城隅一分手,几日还相见。山中有桂花,莫待花如霰。

   卷128_56 【题友人云母障子(时年十五)】王维

君家云母障,时向野庭开。自有山泉入,非因采画来。

   卷128_57 【红牡丹】王维

绿艳闲且静,红衣浅复深。花心愁欲断,春色岂知心。

   卷128_58 【左掖梨花(一作海棠。与丘为、皇甫冉同作)】王维

闲洒阶边草,轻随箔外风。黄莺弄不足,衔入未央宫。

   卷128_59 【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】王维

安得舍罗网,拂衣辞世喧。悠然策藜杖,归向桃花源。

   卷128_60 【杂诗三首】王维

家住孟津河,门对孟津口。常有江南船,寄书家中否。

君自故乡来,应知故乡事。来日绮窗前,寒梅著花未。

已见寒梅发,复闻啼鸟声。心心视春草,畏向阶前生。

   卷128_61 【崔兴宗写真咏】王维

画君年少时,如今君已老。今时新识人,知君旧时好。

   卷128_62 【山茱萸】王维

朱实山下开,清香寒更发。幸与丛桂花,窗前向秋月。

   卷128_63 【相思】王维

红豆生南国,秋来发故枝。愿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。

   卷128_64 【书事】王维

轻阴阁小雨,深院昼慵开。坐看苍苔色,欲上人衣来。

   卷128_65 【哭孟浩然(时为殿中侍御史,知南选,至襄阳有作)】王维

故人不可见,汉水日东流。借问襄阳老,江山空蔡州。

   卷128_66 【阙题二首】王维

荆谿白石出,天寒红叶稀。山路元无雨,空翠湿人衣。

相看不忍发,惨淡暮潮平。语罢更携手,月明洲渚生。

   卷128_67 【田园乐七首(一作辋川六言,第六首一作皇甫曾诗)】王维

厌见千门万户,经过北里南邻。
官府鸣珂有底,崆峒散发何人。

再见封侯万户,立谈赐璧一双。
讵胜耦耕南亩,何如高卧东窗。

采菱渡头风急,策杖林西日斜。
杏树坛边渔父,桃花源里人家。

萋萋春草秋绿,落落长松夏寒。
牛羊自归村巷,童稚不识衣冠。

山下孤烟远村,天边独树高原。
一瓢颜回陋巷,五柳先生对门。

桃红复含宿雨,柳绿更带朝烟。
花落家童未扫,莺啼山客犹眠。

酌酒会临泉水,抱琴好倚长松。
南园露葵朝折,东谷黄粱夜舂。

   卷128_68 【少年行四首】王维

新丰美酒斗十千,咸阳游侠多少年。
相逢意气为君饮,系马高楼垂柳边。

出身仕汉羽林郎,初随骠骑战渔阳。
孰知不向边庭苦,纵死犹闻侠骨香。

一身能擘两雕弧,虏骑千重只似无。
偏坐金鞍调白羽,纷纷射杀五单于。

汉家君臣欢宴终,高议云台论战功。
天子临轩赐侯印,将军佩出明光宫。

   卷128_69 【赠裴旻将军】王维

腰间宝剑七星文,臂上雕弓百战勋。
见说云中擒黠虏,始知天上有将军。

   卷128_70 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(时年十七)】王维

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
   卷128_71 【送王尊师归蜀中拜扫】王维

大罗天上神仙客,濯锦江头花柳春。
不为碧鸡称使者,唯令白鹤报乡人。

   卷128_72 【渭城曲(一作送元二使安西)】王维

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杨柳春。
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

   卷128_73 【齐州送祖二(一作送别)】王维

送君南浦泪如丝,君向东州使我悲。
为报故人憔悴尽,如今不似洛阳时。

   卷128_74 【送韦评事】王维

欲逐将军取右贤,沙场走马向居延。
遥知汉使萧关外,愁见孤城落日边。

   卷128_75 【灵云池送从弟】王维

金杯缓酌清歌转,画舸轻移艳舞回。
自叹鶺鴒临水别,不同鸿雁向池来。

   卷128_76 【送沈子归江东(一作送沈子福之)】王维

杨柳渡头行客稀,罟师荡桨向临圻。
唯有相思似春色,江南江北送君归。

   卷128_77 【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】王维

绿树重阴盖四邻,青苔日厚自无尘。
科头箕踞长松下,白眼看他世上人。

   卷128_78 【寒食汜上作(一作途中口号)】王维

广武城边逢暮春,汶阳归客泪沾巾。
落花寂寂啼山鸟,杨柳青青渡水人。

   卷128_79 【戏题辋川别业】王维

柳条拂地不须折,松树披云从更长。
藤花欲暗藏猱子,柏叶初齐养麝香。

   卷128_80 【戏题盘石】王维

可怜盘石临泉水,复有垂杨拂酒杯。
若道春风不解意,何因吹送落花来。

   卷128_81 【寄河上段十六】王维

与君相见即相亲,闻道君家在孟津。
为见行舟试借问,客中时有洛阳人。

   卷128_82 【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…示裴迪】王维

万户伤心生野烟,百僚何日更朝天。
秋槐叶落空宫里,凝碧池头奏管弦。

   卷128_83 【凉州赛神(时为节度判官,在凉州作)】王维

凉州城外少行人,百尺峰头望虏尘。
健儿击鼓吹羌笛,共赛城东越骑神。

   卷128_84 【戏嘲史寰】王维

清风细雨湿梅花,骤马先过碧玉家。
正值楚王宫里至,门前初下七香车。

   卷128_85 【叹白发】王维

宿昔朱颜成暮齿,须臾白发变垂髫。
一生几许伤心事,不向空门何处销。

   卷128_86 【伊州歌】王维

清风明月苦相思,荡子从戎十载馀。
征人去日殷勤嘱,归雁来时数附书。

   卷128_87 【送殷四葬(一作哭殷遥)】王维

送君返葬石楼山,松柏苍苍宾驭还。
埋骨白云长已矣,空馀流水向人间。

   卷128_88 【疑梦】王维

莫惊宠辱空忧喜,莫计恩雠浪苦辛。
黄帝孔丘何处问,安知不是梦中身。

   卷128_89 【句】王维

人家在仙掌,云气欲生衣。
(见《董逌画跋》、《杨慎诗话补遗》)

返回

知古斋主精校 2000.01.22.


版权所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 制作 Copyright© 2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