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百一十
 

 

 

 


   卷210_1 【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】皇甫曾

古寺传灯久,层城闭阁闲。香花同法侣,旌旆入深山。
寒磬虚空里,孤云起灭间。谢公忆高卧,徒御欲东还。

   卷210_2 【奉送杜侍御还京(一作杜中丞,一作林中丞)】皇甫曾

罢战回龙节,朝天上凤池。寒生五湖道,春入万年枝。
召化多遗爱,胡清已畏知。怀恩偏感别,堕泪向旌麾。

   卷210_3 【酬郑侍御秋夜见寄】皇甫曾

摇落空林夜,河阳兴已生。未辞公府步,知结远山情。
高柳风难定,寒泉月助明。袁公方卧雪,尺素及柴荆。

   卷210_4 【酬窦拾遗秋日见呈(时此公自江阴令除谏官)】皇甫曾

孤城永巷时相见,衰柳闲门日半斜。
欲送近臣朝魏阙,犹怜残菊在陶家。

   卷210_5 【韦使君宅海榴咏】皇甫曾

淮阳卧理有清风,腊月榴花带雪红。
闭阁寂寥常对此,江湖心在数枝中。

   卷210_6 【送普上人还阳羡(一作皇甫冉诗)】皇甫曾

花宫难久别,道者忆千灯。残雪入林路,暮山归寺僧。
日光依嫩草,泉响滴春冰。何用求方便,看心是一乘。

   卷210_7 【送李中丞归本道(一作送人作使归)】皇甫曾

上将还专席,双旌复出秦。关河三晋路,宾从五原人。
孤戍云连海,平沙雪度春。酬恩看玉剑,何处有烟尘。

   卷210_8 【和谢舍人雪夜寓直】皇甫曾

禁省夜沉沉,春风雪满林。沧洲归客梦,青琐近臣心。
挥翰宣鸣玉,承恩在赐金。建章寒漏起,更助掖垣深。

   卷210_9 【寻刘处士】皇甫曾

几年人不见,林下掩柴关。留客当清夜,逢君话旧山。
隔城寒杵急,带月早鸿还。南陌虽相近,其如隐者闲。

   卷210_10 【哭陆处士】皇甫曾

从此无期见,柴门对雪开。二毛逢世难,万恨掩泉台。
返照空堂夕,孤城吊客回。汉家偏访道,犹畏鹤书来。

   卷210_11 【乌程水楼留别】皇甫曾

悠悠千里去,惜此一尊同。客散高楼上,帆飞细雨中。
山程随远水,楚思在青枫。共说前期易,沧波处处同。

   卷210_12 【题赠吴门邕上人】皇甫曾

春山唯一室,独坐草萋萋。身寂心成道,花闲鸟自啼。
细泉松径里,返景竹林西。晚与门人别,依依出虎溪。

   卷210_13 【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】皇甫曾

千峰待逋客,香茗复丛生。采摘知深处,烟霞羡独行。
幽期山寺远,野饭石泉清。寂寂燃灯夜,相思一磬声。

   卷210_14 【寄刘员外长卿】皇甫曾

南忆新安郡,千山带夕阳。断猿知夜久,秋草助江长。
疏发应成素,青松独耐霜。爱才称汉主,题柱待回乡。

   卷210_15 【寄张仲甫】皇甫曾

悲风生旧浦,云岭隔东田。伏腊同鸡黍,柴门闭雪天。
孤村明夜火,稚子候归船。静者心相忆,离居畏度年。

   卷210_16 【送元侍御充使湖南】皇甫曾

云梦南行尽,三湘万里流。山川重分手,徒御亦悲秋。
白简劳王事,清猿助客愁。离群复多病,岁晚忆沧洲。

   卷210_17 【晚至华阴】皇甫曾

腊尽促归心,行人及华阴。云霞仙掌出,松柏古祠深。
野渡冰生岸,寒川烧隔林。温泉看渐近,宫树晚沈沈。

   卷210_18 【送孔征士】皇甫曾

谷口山多处,君归不可寻。家贫青史在,身老白云深。
扫雪开松径,疏泉过竹林。馀生负丘壑,相送亦何心。

   卷210_19 【秋兴】皇甫曾

流萤与落叶,秋晚共纷纷。返照城中尽,寒砧雨外闻。
离人见衰鬓,独鹤暮何群。楚客在千里,相思看碧云。

   卷210_20 【送归中丞使新罗】皇甫曾

南幰衔恩去,东夷泛海行。天遥辞上国,水尽到孤城。
已变炎凉气,仍愁浩淼程。云涛不可极,来往见双旌。

   卷210_21 【送少微上人东南游】皇甫曾

石梁人不到,独往更迢迢。乞食山家少,寻钟野寺遥。
松门风自扫,瀑布雪难消。秋夜闻清梵,馀音逐海潮。

   卷210_22 【送韦判官赴闽中】皇甫曾

孤棹闽中客,双旌海上军。路人从北少,海水向南分。
野鹤伤秋别,林猿忌夜闻。汉家崇亚相,知子远邀勋。

   卷210_23 【送人还荆州(一作李嘉祐诗)】皇甫曾

草色随骢马,悠悠同出秦。水传云梦晓,山接洞庭春。
帆影连三峡,猿声近四邻。青门一分手,难见杜陵人。

   卷210_24 【寄净虚上人初至云门(一作刘长聊诗)】皇甫曾

寒踪白云里,法侣自提携。竹径通城下,松门隔水西。
方同沃洲去,不似武陵迷。仿佛方知处,高峰是会稽。

   卷210_25 【春和杜相公移入长兴宅,奉呈诸宰执】皇甫曾

欲向幽偏适,还从绝地移。秦官鼎食贵,尧世土阶卑。
戟户槐阴满,书窗竹叶垂。才分午夜漏,遥隔万年枝。
北阙深恩在,东林远梦知。日斜门掩映,山远树参差。
论道齐鸳翼,题诗忆凤池。从公亦何幸,长与珮声随。

   卷210_26 【路中口号】皇甫曾

还乡不见家,年老眼多泪。车马上河桥,城中好天气。

   卷210_27 【山下泉】皇甫曾

漾漾带山光,澄澄倒林影。那知石上喧,却忆山中静。

   卷210_28 【早朝日寄所知】皇甫曾

长安雪夜见归鸿,紫禁朝天拜舞同。曙色渐分双阙下,
漏声遥在百花中。炉烟乍起开仙仗,玉佩才成引上公。
共荷发生同雨露,不应黄叶久随风。

   卷210_29 【秋夕寄怀契上人】皇甫曾

已见槿花朝委露,独悲孤鹤在人群。真僧出世心无事,
静夜名香手自焚。窗临绝涧闻流水,客至孤峰扫白云。
更想清晨诵经处,独看松上雪纷纷。

   卷210_30 【张芬见访郊居作】皇甫曾

林中雨散早凉生,已有迎秋促织声。三径荒芜羞对客,
十年衰老愧称兄。愁心自惜江蓠晚,世事方看木槿荣。
君若罢官携手日,寻山莫算白云程。

   卷210_31 【赠鉴上人(一作赠别筌公)】皇甫曾

律仪传教诱,僧腊老烟霄。树色依禅诵,泉声入寂寥。
宝龛经末劫,画壁见南朝。深竹风开合,寒潭月动摇。
息心归静理,爱道坐中宵。更欲寻真去,乘船过海潮。

   卷210_32 【奉寄中书王舍人】皇甫曾

腰金载笔谒承明,至道安禅得此生,西掖几年纶綍贵,
东山遥夜薜萝情。风传刻漏星河曙,月上梧桐雨露清。
圣主好文谁为荐,闭门空赋子虚成。

   卷210_33 【送汤中丞和蕃】皇甫曾

继好中司出,天心外国知。已传尧雨露,更说汉威仪。
陇上应回首,河源复载驰。孤峰问徒御,空碛见旌麾。
春草乡愁起,边城旅梦移。莫嗟行远地,此去答恩私。

   卷210_34 【送和西蕃使】皇甫曾

白简初分命,黄金已在腰。恩华通外国,徒御发中朝。
雨雪从边起,旌旗上陇遥。暮天沙漠漠,空碛马萧萧。
寒路随河水,关城见柳条。和戎先罢战,知胜霍嫖姚。

   卷210_35 【送王相公赴幽州】皇甫曾

台衮兼戎律,勤忧秉化元。凤池东掖宠,龙节北方尊。
长路山河转,前驱鼓角喧。人安布时令,地远答君恩。
暮日平沙迥,秋风大旆翻。渔阳在天末,恋别信陵门。

   卷210_36 【送徐大夫赴南海】皇甫曾

旧国当分阃,天涯答圣私。大军传羽檄,老将拜旌旗。
位重登坛后,恩深弄印时。何年谏猎赋,今日饮泉诗。
海内求民瘼,城隅见岛夷。由来黄霸去,自有上台期。

   卷210_37 【赠沛禅师】皇甫曾

南岳满湘沅,吾师经利涉。身归沃洲老,名与支公接。
净教传荆吴,道缘止渔猎。观空色不染,对境心自惬。
室中人寂寞,门外山重叠。天台积幽梦,早晚当负笈。

   卷210_38 【萼岭四望】皇甫曾

汉家仙仗在咸阳,洛水东流出建章。
野老至今犹望幸,离宫秋树独苍苍。

   卷210_39 【过刘员外长卿别墅(一作碧涧别业)】皇甫曾

谢客开山后,郊扉积水通。江湖千里别,衰老一尊同。
返照寒川满,平田暮雪空。沧洲自有趣,不便哭途穷。

   卷210_40 【遇风雨作(一作权德舆诗)】皇甫曾

草草理夜装,涉江又登陆。望路殊未穷,指期今已促。
传呼戒徒驭,振辔转林麓。阴云拥岩端,沾雨当山腹。
震雷如在耳,飞电来照目。兽迹不敢窥,马蹄惟务速。
虔心若斋祷,濡体如沐浴。万窍相怒号,百泉暗奔瀑。
危梁虑足跌,峻坂忧车覆。问我何以然,前日爱微禄。
转知人代事,缨组乃徽束。向若家居时,安枕春梦熟。
遵途稍已近,候吏来相续。晓霁心始安,林端见初旭。

   卷210_41 【送商州杜中丞赴任】皇甫曾

安康地理接商於,帝命专城总赋舆。夕拜忽辞青琐闼,
晨装独捧紫泥书。深山古驿分驺骑,芳草闲云逐隼旟。
绮皓清风千古在,因君一为谢岩居。

   卷210_42 【送著公归越】皇甫曾

谁能愁此别,到越会相逢。长忆云门寺,门前千万峰。
石床埋积雪,山路倒枯松。莫学白居士,无人知去踪。

   卷210_43 【送郑秀才贡举】皇甫曾

西去意如何,知随贡士科。吟诗向月路,驱马出烟萝。
晚色寒芜远,秋声候雁多。自怜归未得,相送一劳歌。

   卷210_44 【锡杖歌,送明楚上人归佛川(一作权德舆诗)】皇甫曾

上人远自西天至,头陀行遍南朝寺。口翻贝叶古字经,
手持金策声泠泠。护法护身惟振锡,石濑云溪深寂寂。
乍来松径风露寒,遥映霜天月成魄。后夜空山禅诵时,
寥寥挂在枯树枝。真法尝传心不住,东西南北随缘路。
佛川此去何时回,应真莫便游天台。

   卷210_45 【玉山岭上作】皇甫曾

悠悠驱匹马,征路上连冈。晚翠深云窦,寒台净石梁。
秋花偏似雪,枫叶不禁霜。愁见前程远,空郊下夕阳。

   卷210_46 【国子柳博士兼领太常博士,辄申贺赠】皇甫曾

博士本秦官,求才帖职难。临风曲台净,对月碧池寒。
讲学分阴重,斋祠晓漏残。朝衣辨色处,双绶更宜看。

   卷210_47 【送裴秀才贡举】皇甫曾

儒衣羞此别,去抵汉公卿。宾贡年犹少,篇章艺已成。
临流惜暮景,话别起乡情。离酌不辞醉,西江春草生。

   卷210_48 【赠老将】皇甫曾

白草黄云塞上秋,曾随骠骑出并州。
辘轳剑折虬髯白,转战功多独不侯。

返回

知古斋主精校 2000.01.22.


版权所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 制作 Copyright© 2000